代开不实收入证明、违规揽客、员工无证上岗……今年以来,已有10余家券商分公司或营业部因各类违规行为收到监管罚单,引发广泛关注。
违规乱象频现,暴露出部分证券从业人员合规意识淡薄,为揽客户、冲业绩不惜踩踏监管红线。有的券商员工为吸引更多投资者或销售更多高风险金融产品,主动帮助客户作弊,拔高客户风险承受等级;有的雇佣他人顶替展业,以返还佣金、销售提成、赠送礼品等方式委托第三方协助开户等,屡屡在监管“雷区”试探。
券商营业部往往背负着新增开户、产品销售、资产增值等绩效指标。在业绩压力下,部分营业部选择铤而走险,将获客数量、产品销售规模视为考核唯一导向,而合规则成了能省即省的成本负担。
走捷径、耍花招,看似能带来短期客户流量、销售增长,实则埋下了长远隐患。无视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和适当性要求的粗放式揽客,极易引发投资风险,损害投资者利益;不顾岗位分离要求,刻意混淆销售与合规职能的营销模式,极易出现违规推销。部分券商内部控制不完善、监督管理浮于形式,既有损公司的长远发展,更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环境,影响了市场平稳健康运行。
当合规管理沦为纸上空谈,吃罚单便成了必然。近年来,监管部门持续加强对券商的监管力度,不断完善证券行业道德准则以及从业人员展业要求,一再强调行业机构要专业尽职、珍惜声誉、致力长远、益国利民。近段时间对券商违规行为的密集惩处,就是在释放“零容忍”信号,给心存侥幸、跃跃欲试的机构和从业人员敲响了警钟。
作为资本市场把关人,券商要恪守执业道德,坚守合规底线。一方面强化内部管控,加强对分支机构、从业人员及业务流程的全方位管理,营造不敢违规、不能违规的风气。另一方面优化绩效考核制度,将合规性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不能为了销量失了声誉。(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李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