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个年级有一两个学生发生抑郁的情况,现在一个班级有两到三个学生发生抑郁的情况都很普遍,一年当中学校平均约有8个学生因为抑郁而休学,然后留到下一个年级就读。这样的现象在各个中学都是常见的,学生因心理问题发生抑郁的现象需要引起关注……”我市某中学的一位班主任说。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问题,从家庭到学校到教育部门再到社会各界,都需要参与其中。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及“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心理健康问题依然是备受关注的议题之一。
从2023年开始,我市搭建信息化心理健康服务平台,以市直属学校为试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全面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和趋势;孩子出现严重抑郁,其家庭该如何应对;桂林在探索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工作中面临哪些挑战……近日,记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相关采访。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
2023年,我市探索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投入150万元,搭建信息化心理健康服务平台,以市直属学校为试点,录入心理档案12万份。
2024年,我市运用心理健康测评云系统,对42所市直属学校73118名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全面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为后续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桂林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科研室副主任、心理教研员赵颖慧说,平台数据只是一部分,班主任往往是最容易发现学生是否存在心理健康情况的,因此各个学校的班级在发现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时也会上报,该科研室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表现大多为厌学、抑郁;学生发生心理健康问题有低龄化趋势;通过很多个案发现,学生非自杀性割腕的情况比以前增多。赵颖慧表示,把学生定性为抑郁需要到医院做专门的鉴定,她提到的抑郁指心理健康状况位于三级预警高风险,有非自杀性自残行为。
据她介绍,在心理健康测评云系统中,通常把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为三个等级,一级低风险、二级中风险、三级高风险。三级预警高危风险名单包括具有以下高危因素的个体:(1)既往有心理疾病诊疗史;(2)有过自伤自杀行为;(3)近期家庭关系复杂,家庭关系紧张,家庭经济困难,目前情绪状态不稳;(4)近期受生活事件影响、有较强心理应激反应的学生;(5)沉迷手机或网络、学业成绩变化较大等适应严重不良的学生;(6)心理普查综合评估情况严重或偏重,且目前情况不佳的学生;(7)有明显性格偏差的学生。目前发现在三级预警高危风险的学生中,表现为非自杀性自残的现象在增多。这一点,记者在对学校的班主任和心理老师的采访中都得到了他们的印证。
刘老师在我市某中学当班主任,已有超过10年的教学经历,她告诉记者,学生发生较严重心理问题最常见的情况就是抑郁。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在班上表现会显得很特殊。“通常他们表现为神情比较木讷,对什么事情都不太感兴趣,你推动一下他就做一下;一般来说,打上课铃的时候学生就会主动地把作业本、课本放到桌面上,但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可能就是呆呆坐着甚至趴着睡觉。你让他把书拿出来也不理会,也不会动笔。其次,我们发现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会有非自杀性自残的行为,割腕是其中最常见的。”刘老师表示,当过班主任的老师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在让学生把书本拿出来时,发现孩子在翻找的过程中露出的手腕上有伤痕。她曾经遇到有抑郁倾向的学生在班上打碎了玻璃杯, 现场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发生了割腕的行为。
刘老师感到,近年来出现严重抑郁问题的孩子越来越多了,她2019年当班主任时,班上没有心理健康状况三级预警高风险的学生,2020年出现了一个,随后两年其他班级出现了一两个,现在几乎每个班都有两到三个。
而另一所中学的吴老师有近20年的中学教学经历,她也表示,十几年前她带的班级几乎没有抑郁严重的学生,近年来明显多了起来,现在她所带的班级就有学生因为心理健康问题请假在家休养。
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家庭关系的处理尤为重要
赵颖慧表示,年龄段不同的学生呈现的心理问题会有所不同,初一、高一的学生可能是因为不适应人际关系的问题,毕业班的学生可能是升学压力方面的问题。但总的来说,引发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是因为对关系和情绪的处理不当。
这些关系包括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现在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导致孩子们的很多交流,不再像过去人们在成长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人和人之间交流,现在孩子们更多的是通过电脑、手机来进行交流,他们缺少人与人直接交流的技能。
赵颖慧引用了在新冠疫情期间出现的亲子关系问题。疫情期间父母与孩子有更多的时间相处、交流,很多父母不太了解孩子的一些内心需求,他们按照自己的经历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一些生理需求,常常会有“你想要什么东西我就给了你什么东西,物质条件我都满足你了,为什么你还不能好好学习”的疑惑。但是孩子可能更需要的是一些精神需求。二者之间需求不对等的时候就容易发生冲突和矛盾,出现一些问题和困惑。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大多是日积月累形成的。从许多已经发展到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个案来看,家庭关系的影响尤其重要。
黄老师是桂林一所中学的心理老师,她接触到的大多数发展到出现非自杀性自残行为的学生,背后原因大多与家庭相关。平时,每周大约有两个学生会跟她预约做心理辅导或者到发泄室发泄情绪,这些学生中很多是因为在家庭关系中处理不好一些情绪。她举了自己接触的一个案例,一名女学生小时候被父母放在爷爷奶奶家,由老人家照顾,后来她的弟弟出生了并且患了病,父母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弟弟身上。爷爷奶奶相继过世后,女孩跟随父母生活,她觉得自己在家中是多余的,这种情绪得不到释放,以至于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我找到这名学生交流,但她没有诉说的欲望,在对她不断进行心理辅导后,她才愿意沟通。家长也与孩子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沟通,她的心理状况才发生了好转。”
刘老师表示,在家庭中忽视孩子或溺爱孩子,以及家长过于强势,都常见于她接触到的有心理健康高风险的个案中。
刘老师举了一个例子,一名学生感觉到自己有抑郁症,他自行到医院做了鉴定,被证实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他跟父母暗示自己厌学、不想吃饭、嗜睡、无精打采。父母却认为孩子就是感到压力有些大,并没把孩子说的话当回事,孩子便不再敢对他们多说什么。直到有一天,这名学生在教室里把一个玻璃杯打烂了,随后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割腕了。之后学校与家长沟通,家长才把孩子送到医院接受专门的治疗。
“孩子没有到医院专门做相关诊断,我们是不会直接断言他们有抑郁症的,我们观察到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不对时,通常会和家长进行沟通,把孩子在校的一些情况反映给他们。但往往家长的反应是这样的:把孩子接回家但没有人照顾,父母忙于工作没有陪孩子聊天,也没办法让孩子发泄情绪……”刘老师认为,如果孩子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就需要关注父母的认知、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方式、父母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
那么,如何改善家庭关系才能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呢?
赵颖慧认为,首先要遵循先处理孩子的情绪再处理孩子的问题这一次序。先把孩子的情绪处理好,可能问题解决起来就容易了。家长要先了解孩子的需求,了解之后要尊重和接纳孩子的想法。其次,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再次,要建立情感联结,在家庭中更提倡的是民主型家庭。与此同时,还要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而做到这些,都离不开家长对孩子的陪伴,在陪伴中沟通与交流是最重要的。
赵颖慧还说,发现孩子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时,家长首先要去掉病耻感心理,让孩子积极接受治疗,并且加强家校沟通,从实际发生的案例来看,这样做能起到好的效果。
各方合力,关注和探索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赵颖慧介绍,桂林在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探索已有10多年时间,在2013年左右,桂林各学校开始建设心理辅导室,配备心理教育方面的专业师资力量。
目前全市共有心理教师305人,心理辅导室131间。市直属学校心理辅导室、专职心理教师配备率100%。获评首批广西心理名师工作室7个。市教育部门的《搭建心理网络平台,实施“五步走”战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设体系》案例获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典型优秀案例。
“我们仍然面临许多挑战。”赵颖慧介绍,一是心理健康教师队伍总量不足。我市中小学校共798所,中小学校在校生共70万名。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贯彻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实施意见》规定,我市需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总数应为1047名,已配备到位305名,还存在742名的缺口,全部在县区特别是乡镇以下学校。二是乡村学校专职心理教师招聘难。市教育局每年都发布心理教师专项岗位招聘,2020年—2022年我市共发布267个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招聘职位,最终入编上岗178位,入岗率仅66%,多校岗位因无人报考而取消。三是从事心理专业的高层次人才匮乏。目前,全市心理健康教师中,获得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有11名,占比3.6%;硕士研究生16人,占比5.2%,高层次心理健康教师总量不足。
针对上述问题,市教育部门目前也在通过内部提质和外部引智,加大培训培养力度,合理运用跟岗实践、支教走教、送教下乡等方式,不断提升心理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赵颖慧表示,学校在预防、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开展相关辅导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治疗方面需要借助社会资源,包括医院、专业的心理诊疗机构。现有的医疗资源能否满足相应的心理治疗需求,社会上以运动、音乐、美术等方式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疗愈的机构存在收费不明晰、鱼龙混杂、由谁来监管等问题,都需要再进行探索解决。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与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的建议很多,来自广西的人大代表、崇左市高级中学副校长黄花春提出深化医教融合护航青少年心理健康,建议建立健全医教融合机制,由教育部门牵头联合多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精神心理健康筛查监测数字平台,组织专家对心理教师进行培训,设立转诊绿色通道;加强基层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科建设,改善基层医疗机构的硬件设施和设备,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培养专业人才,高水平医疗机构加强对基层医生的培训,开展远程会诊和培训,弥补基层医疗资源的短板;借鉴国外成功的医教融合机制,学习先进经验,完善我国学校精神心理健康服务与校医合作体系,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学生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值得被关注,我们的探索也从未停止。”赵颖慧说。
来源: 桂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