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罗薇雨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当天,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二医”)开展帕金森日科普义诊活动。专家提及,对于帕金森病,药物治疗是基础,如果药物控制慢慢变得不太理想,才会考虑进行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开展帕金森日科普义诊活动。罗薇雨/摄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DBS则通过在特定脑区植入电极,发放电脉冲来调节异常的神经活动。“对比传统治疗方式,DBS治疗更加精细化。通过AI软件分析病人的电生理数据,大脑核团的信号可以直观地展现给医生。”省二医神经医学中心主任兼脑血管病中心主任何旭英介绍,机器人能根据影像结果自动精准定位,通过机器人辅助,将电极植入进核团里,误差控制在0.2毫米以内。
大部分帕金森病人早期通过药物能够控制。当患者依靠药物无法控制症状,才会推荐进行DBS手术治疗。即使做了DBS手术,药物还是不能完全停用,但药量会明显减少。“帕金森病目前无法治愈,但是病人通过药物结合手术治疗,再结合日常的康复指导,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命。”省二医功能神经病区副主任医师卢健军说。
值得关注的是,长期的工作压力加上作息不规律,是导致帕金森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动作变慢、不灵活是帕金森病最突出的症状。除了动作慢、震颤反应等运动症状,还有一些非运动症状,例如睡眠异常、情绪问题等都会增加患帕金森病的风险。
卢健军建议,远离需要经常接触重金属、有机溶剂的工作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熬夜。同时进行有规律的锻炼,打乒乓球目前被认为是预防帕金森病和延缓帕金森病最好的运动方式。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去选择合适的体育运动,只有当运动达到了一定强度,比如一周3至4次中等强度运动,才能达到预防和延缓病程的效果。
“虽然帕金森病尚不能根治,但规范治疗能让我们获得近20年优质生存期。”卢健军说,如今帕金森病的诊断水平显著提高,可以通过核磁共振、分子影像、生物标记物等方式,提前从一些轻微症状判定是否患病。目前,省二医每月门诊接诊帕金森患者约200人次,每年DBS手术量保持30台左右。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