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文章网

首页 >  实时讯息 > 

范县:“行走的思政课”有声有色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8:33:00    

近年来,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河南范县积极探索抓好思政课形式和载体,推动打造“行走的思政课”,让思政课走出教室、走出课堂,多元化融入社会,多方式浸润人心,增强思政课针对性、吸引力、感染力,为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补钙壮骨、固本培元。

红色资源让思政课“红”起来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范县有多处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这些红色资源是思政课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4月2日,清明节前夕,在范县革命烈士陵园,范县思源实验学校的100余名中小学生以“缅怀革命先烈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为主题,开展了一场清明祭祀活动。

“这次清明祭扫活动让我深受触动,教科书里革命英烈的事迹仿佛就在眼前。当我轻轻拂拭烈士墓碑时,眼眶不禁湿润了,心中涌起更深的敬仰之情。我要更加勤奋学习,将来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八年级三班的赵娅淇同学动情地分享着感悟。

学校少先大队辅导员王妃芬说,“革命历史纪念场所是最鲜活的‘红色课堂’,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精神的密码。范县作为革命老区,这片热土上镌刻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印记,流淌着生生不息的红色血脉。希望我们的学生在追寻先辈足迹时传承精神火炬,感悟思想伟力,让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

为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育时代新人,范县利用属地10余处丰富的红色遗址(遗迹),红色历史文化、革命老战士、学校红色文化长廊等,在重大节庆日、纪念日等开辟第二课堂,使全县青少年学生在可见、可触、可感中自觉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典型带动让思政课“活”起来

思政课要走进青少年心里,用好用活现实思政素材,可以让“行走的思政课”既有理论深度,更有实践温度。

4月3日,一场以“情系国防 有你有我”的特别思政课在范县杨集乡唐梁丁胡小学六年级开课。学校邀请到曾在武警部队服役八年,荣获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吴相超带来以“情系国防 有你有我”的思政课,课堂上从国防建设、军人使命、抗日战争、先辈事迹等内容娓娓道来,同学们听得聚精会神、意犹未尽。

刘雨竹同学分享说,“这堂课让我更加深刻的知道了我们国家从贫穷落后怎样变得国防强大,革命先烈的英勇牺牲和现代军人的奉献,让我很受感动,我们现在的安稳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要好好学习,将来当一名军人保家卫国。”

近几年,范县积极把学校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全方位挖掘利用课内外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县域内40余位各级“道德模范”“好人”“榜样人物”等身边典型引领带动作用,开展“出彩河南人”楷模发布厅进校园等活动,邀请典型人物与学生零距离接触交流,引导学生从榜样身上感受道德风范,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

家风巡展让思政课“动”起来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好的家风家教,如同一颗颗种子,深深植根于青少年心田。

近日,一项以“传承文明 弘扬新风”为主题的最美家风事迹巡展正在范县各中小学、幼儿园接力开展。这是范县面向社会各界征集家教家风故事500余个,按照红色廉洁、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敬老孝亲、勤俭节约、诚信友善、励志好学等七个类别,筛选出最美家风故事50个,在全县100余所学校巡回开展,用发生在身边的真实事例,向师生家长们倡导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今年这堂“移动的思政课”已开展17场。

“家风巡展活动不仅仅是一次展览,它更是一次对心灵的洗礼,它让我们明白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灵魂,也是让社会和谐的基石,相信这将是让学生们终身受益的一堂思政课。”范县第二小学赵丹老师说。

据了解,2018年12月,范县在全国率先开展“一封家书”活动,向全县社会各界征集亲情、廉洁、红色等23个主题家书20余万封。在2022年全国“新时代最美家书”评选活动中,范县上报最美家书11000余封,其中5封入选全国100封“新时代最美家书”。在杨集乡凌花店小学打造的范水家书家风展览馆,先后获评河南省家风家教示范基地、河南省关心下一代示范基地,累计1万余人次前来参观调研,范县已连续三届成功创建河南省家庭教育示范县。

范县教育局家教中心主任于永军说:“未来,我们将持续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汇聚家庭、学校、社会等各界力量丰富活动载体,宣传最美家风故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不断提升课堂外思政课的质效。”

以行践学让思政课“实”起来

思政课的最终目的是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兴趣热爱和实际行动,让青少年在好奇、兴趣、实践中成长成才。

3月17日,范县第六幼儿园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扎染综合实践活动。实操环节中,小朋友们小心翼翼地折叠布料、捆绑成形,小脸上充满了好奇,沉浸在创作的乐趣中。该园祖爽老师表示,“这次活动,孩子们不仅认识了扎染技艺,更在动手过程中激发了他们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

3月3日,胡氏面塑传承人姜亚男走进范县金堤路小学,为学生们带来一堂生动的非遗面塑实践课。孩子们通过“捏、搓、揉、掀”等手法,各色面团在手中巧妙塑造成一个个栩栩如生、憨态可掬的“小哪吒”,课堂上欢声笑语不断。

“我不仅了解了面塑悠久的历史文化,还学会了调色和各种技法,用自己的双手捏出了可爱的哪吒,很开心,很自傲。”小学生张芮萍说。

近两年,范县开展了戏曲、面塑、葫芦烙画等非遗传统文化和技艺进校园活动20余场次,让非遗、非遗传承人与孩子们面对面,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体会到传统文化、手工技艺的精妙和独特魅力,增强了对非遗文化的认同与热爱,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通过沉浸式、互动式教学,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思政课教育完美融合、相得益彰。

“构建大思政格局,离不开紧跟时代步伐。范县将坚持不断探索新的方式和载体,全方位挖掘利用课内外教育资源,让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会、贴近现实,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深度融合,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实践性、创新性和时代性,以‘行走的思政课’引导广大青少年用耳倾听时代、用心体验传统文化、用脚丈量世界。”范县县委宣传部宣教室工作人员李许可说。 (通讯员 王坤鹏)

相关文章

  • 宁夏固原:3200余人重走“英雄路”开展“行走的思政课”教育

    中新网固原4月4日电 (李佩珊 马富强)晨雾缭绕的六盘山麓,一支绵延数公里的队伍擎着红旗踏露而行。4月3日,宁夏固原市第二中学、弘文中学师生携手多所学校师生及社会人士共3200余人,沿108里崎岖山路徒步往返任山河烈士陵园,以特殊方式开展清明祭扫。这项始于1995年的“行走的思政课”,在黄土地上传续

    2025-04-05 13:43:00
  • 清明节缅怀英烈 “镌刻永恒·传承红色基因”公益活动在北京举行

    中新网北京4月5日电 铭记为夺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先烈、为中华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献出生命的英灵,4月4日清明节,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以下简称宋庆龄青少中心)在北京举办“镌刻永恒·传承红色基因”公益活动。活动通过公益讲座与红色体验相结合的形式,为青少年及家长呈现一堂生动的

    2025-04-05 13:06:00
  • 铭记历史 缅怀英烈——嵩县一高开展清明祭英烈主题教育活动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清明时节,人们更加深切缅怀那些为民族独立解放、国家繁荣富强作出牺牲和奉献的英雄先烈们。4月3日上午,洛阳市嵩县第一高级中学组织党员教师及学生代表80余人前往嵩县烈士陵园,开展“清明祭英烈”主题活动。通过默哀献花、重温誓词、擦拭墓碑等庄重仪式,将红色教育融入实践,激励师生赓

    2025-04-04 10:03:00
  • 家书寄哀思 鲜花祭先烈

    在清明寄思墙上,市民写下对故去亲人的思念。一束鲜花祭先烈 ,一封家书寄哀思。4月3日,由市文明办主办的“我们的节日·清明——清明寄思扬新风 文明实践我行动”活动在人民公园广场举行。市民在庄重温馨的氛围中追思故人,缅怀先烈,厚植家国情怀,汲取奋进力量。在清明寄思墙上,不少市民写下了对故去亲人的思念。“

    2025-04-04 09:33:00
  • 范县:“行走的思政课”有声有色

    近年来,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河南范县积极探索抓好思政课形式和载体,推动打造“行走的思政课”,让思政课走出教室、走出课堂,多元化融入社会,多方式浸润人心,增强思政课针对性、吸引力、感染力,为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补钙壮骨、固本培元。红色资源让思政课“红”起来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范县有多处革命历

    2025-04-03 18: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