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文章网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多家医学院推出“管培医生”,新型就业形态如何打造医学人才“成长缓冲带”?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12:42:00    

央广网北京4月7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记者韩雪莹 温晓)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当前,一种医学生新型就业形态——“管培医生”,正在部分医学院和医院探索施行。据了解,“管培医生”对应的是医学应届本科毕业生成长为规培生、研究生、临床医生前的一段“空窗期”,它由西南医科大学于2024年4月率先提出,当年6月试点推行。

首创“管培医生”项目以来,西南医科大学在医学本科毕业生和基层医院之间搭建起“双向奔赴”的桥梁,开辟了“过渡性就业+临床实践+升学备考”的新型就业形态;与此同时,另有医学院近期也开始尝试“管培医生”试点,推动解决部分医学生的就业和升学难题。

《2024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蓝皮书显示,2021-2023届医学本科生未就业比例逐年攀升。“毕业即待业”,成为部分医学生成长路上的痛点。西南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张春祥这样解释这种现象:“医生这个职业本身要求实践能力强,院校后的教育,比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周期也比较长,而随着人民群众对健康服务的高质量需求的提升,大家对医生的高学历也有一定要求,所以目前医学本科毕业生就业就面临着一些重要困境,比如用人单位准入门槛比较高,大型医院的招聘普遍都设置了执业医师资格证、住院医师规培合格证以及硕士研究生学历等相关的硬性标准。”

然而现实中,达到上述招聘入门条件又需要一些前提,比如本科生毕业1年后才能考取执医证、规培3年考核合格方能获得规培证,这就意味着,一名医学本科生一旦未能在应届毕业前顺利考取规培生或研究生,就会陷入被医院拒之门外的窘境。张春祥告诉中国之声,这使得一些原本立志从医的同学无奈选择在家“坐考”,在自身承受备考压力的同时,也脱离了临床实践的环境。在探索解决这一医学教育资源和社会人力资源的浪费问题时,学校找到了突破口。

张春祥说:“我们发现,很多县区级医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基层医院,其实它们的综合实力还是不错的,有些是‘三甲’‘三乙’,对本科生有强大的需求。如何让‘双向需求’转化为‘双向奔赴’?我们就提出了‘管培医生’的方案:医学本科毕业生与医院建立一种‘双赢契约’,开辟一条医学本科生人才成长的‘缓冲带’,进而打破医学本科教育与高质量就业之间的‘玻璃门’,为医学本科生搭建起‘过渡性就业+临床实践+升学备考’三方面一年期的培训桥梁。”

据了解,去年6月,西南医科大学举办首届“管培医生”专场招聘会,正式启动试点。川渝两地29家医院参会,最终四川省内6市9家医院与学生完成签约35人,签约学生陆续到岗履约,经体检和试岗二次双向选择后,实际上岗29人。

2024年6月,西南医科大学举办首届“管培医生”专场招聘会

西南医科大学2019级医学影像学学生姚玥是29位“管培医生”之一,首次考研失利的她原本决定在家备考再次考研,试点的“管培医生”项目让她找到了另一种就业和升学的可能性。

姚玥说:“让我比较心动的是,相当于有了这一年的工作,我们才能去考执医证;同时医院也支持我们考研,让我们专心备考,相当于6、7月毕业到12月考研前这期间,我们也能在临床的环境下学习。合作的这些医院里有很大一部分是比较好的,对于我们这样才毕业的学生来说,能够进入一家三甲医院学习工作很不容易。”

西南医科大学首届“管培医生”专场招聘会现场

姚玥告诉记者,作为医学影像学学生,她目前已经在医院完成了放射科和超声科的轮岗,其他临床专业的同学们也在医院的支持鼓励下轮转了多个科室,获得了宝贵的实践经历。而姚玥对“管培医生”这一项目更为认可的方面在于,临床经验与理论知识得以融会贯通,她评价自己在这次考研中发挥出色,正等待4月末公布最终录取结果,并为即将到来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做好准备。

姚玥说:“这段时间在临床上也学到了很多知识,有利于我们的考研复习。本来影像诊断也是考研中病历题的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可能就是耳濡目染,医院的老师们碰到什么问题就会时不时给我讲一些,所以这个过程就是在不断积累学习,一些疾病的描述都不用死记硬背,自然就进入大脑里了。”

首届“管培医生”成员正在医院参与临床实践

类似姚玥的这种感受和反馈,西南医科大学儿科学系学生科科长张玲萍在和签约“管培医生”的同学交流时听到了很多。在张玲萍看来,医学生的成长轨迹实际上应该是“环环相扣”的,而“管培医生”这一新型就业形态,正是让此前不够完善的发展路径实现了更精准的“闭环”,对医学生的培养也由此达到了理论和实践双重提高的效果。

张玲萍说:“因为他们是应届本科毕业生,医院没有把他们完全当作一个工作多年的临床医生来分配工作任务,还是照顾了学生的具体情况,然后给予循序渐进的临床技能的培养;而去年参加‘管培医生’项目的医院,也都有给学生提供理论复习的时间。而且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研究生考试或者执医考试,其实也都比较注重学生的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如果学生这一年脱离了临床,他在这方面就有缺陷,不管以后参加什么考试,其实是看得出来的。”

张玲萍进一步介绍,除了在日常实训中提升临床技能,项目还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约定了“管培医生”的基本待遇,其中还包括购买保险、提供食宿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切身感受到融入社会的成就感、荣誉感和责任感,这对培养周期漫长的医学生来讲,或许是一颗继续投身医学事业的“定心丸”。

张玲萍说:“也有学生聊到,毕业以后不是很想再向家里面要生活费,自己想独立起来。‘管培医生’项目的相关医院会为这些学生支付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基本工资,也能够保障学生的基本生活,实现经济独立、减轻家庭负担的心理需求。

西南医科大学开展“管培医生”试点单位回访座谈

如今,“管培医生”项目运行近一年。回访调查显示,在29名上岗学生中,24人报考研究生,15人上线;29人全部报考执医考试;未上线和未报名考研的学生表示,通过参加工作对个人和职场有了新认识,下一步计划积极参加规培或转向基层就业,就业观念有了较大转变。

在试点项目推行过程中,医院方面也收获惊喜,首批试点接收学生人数最多的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副院长唐凤鸣坦言,项目将医院与学生的需求精准结合,为医院参与医学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路径,也有效减少了医学本科毕业生的流失。

唐凤鸣说:“因为他们刚刚大学毕业,还没有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不能单独执业,本院的医生就要对他们进行带教,这其实就会教学相长,老师有带教才有自我学习;对医院科室来说,他们在这一年的临床实习期间,也有一定的临床基础,除了带教老师对他们进行培养之外,因为还有其他没有毕业的实习同学,他们还可以辅助带教老师对这部分同学进行管理,年龄差别不大,相互之间的情感共鸣也会更好。”

西南医科大学开展2025年“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

据了解,目前,西南医科大学已启动2025届“管培医生”项目,今年3月,该校向四川省教育厅提交《关于“管培医生”就业新形态的推进情况和优化对策报告》,争取支持推动项目推广优化;与此同时,川北医学院也在试点“管培医生”项目,并与广安市广安区人民医院、邻水县人民医院等达成初步合作意向。西南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张春祥表示,未来希望通过举办全省专场招聘会,共建“管培医生”“管培医院”资源库,实现岗位共享、学生互荐,总结推广“带教标准化”等经验;以四川为中心,动员和辐射川、渝、云、贵四省区县级医院资源,构建可复制、可推广的医学本科生“管培医生”新形态就业模式。

张春祥说:“这一年他们的身份介于医生和学生之间,这种责任感、就业观,还有临床技能的实践性所得,就像一栋大楼一样,地基打得非常扎实以后,对他们的整个人生都会有非常好的推动作用。这需要政府、社会、高校,还有学生本身,全力地在一起配合,这样才能把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更加有效。”

供图丨西南医科大学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相关文章

  • 南京医保“晒数据” DRG改革3年省下56亿元

    “目前南京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全部参加DRG(住院费用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近日召开的2025年南京医保数据定向发布会上,南京市医疗保障局局长、一级巡视员刁仁昌向参会定点医疗机构负责人亮出医保基金数据“家底”。按照改革前次均费用同口径增长趋势测算,2022年至2024年,预测医保

    2025-04-07 14:40:00
  • 多家医学院推出“管培医生”,新型就业形态如何打造医学人才“成长缓冲带”?

    央广网北京4月7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记者韩雪莹 温晓)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当前,一种医学生新型就业形态——“管培医生”,正在部分医学院和医院探索施行。据了解,“管培医生”对应的是医学应届本科毕业生成长为规培生、研究生、临床医生前的一段“空窗期”,它由西南医科大学于2024

    2025-04-07 12:42:00
  • 总投资超24.41亿元!山西这一道路有了新进展

    连日来,国道208(高平段)改扩建工程抢抓施工黄金期,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在项目施工现场,机械轰鸣声此起彼伏,压路机来回碾压。预制梁场内,工人正加紧生产T梁,技术人员严格检测每一道工序质量。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国道208改扩建ZBC4标段项目副经理刘伟说道:今年,我们计划完成路基总量的100%,桥涵总量

    2025-04-07 12:18:00
  • 潞州区和济医院托育中心:医育结合 家门口的安心守护

    3岁以下婴幼儿是“最柔软的群体”专业的托育服务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和济医院托育中心依托医院的资源优势创新打造“医疗+托育”融合模式为更多家庭铺就一条安心、专业的育儿之路走进和济医院托育中心,医护人员们正在为婴幼儿进行健康检查,另一边,保健医师也在为小朋友提供特色小儿推拿服务。托育中心内,乳儿班、

    2025-04-07 09:31:00
  • 这场为期一周的“中国时间”沉浸之旅,让美国高中生惊叹!

    3月30日至4月4日,美国堪萨斯州Ruskin高中代表团与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师生共同度过了为期一周的“中国时间”沉浸之旅。工商外设计了系列国际化教学与互动环节,将文化互鉴深度融入技能培养。学生间“零距离”交流打破隔阂,让美国青年更直观地了解真实而立体的中国;借助非遗体验、科技探访、职业课堂等多元形

    2025-04-06 21: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