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文章网

首页 >  实时讯息 > 

首发体验白云山无人驾驶观光车:体验很初级,不如“高阶智驾”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0 17:27:00    

广州白云山没等来外骨骼机器人,却等来了无人驾驶观光车。

小通从广州日报了解到,广州白云山景区在4月15日开通了一条无人驾驶观光车路线,首期路线为翠竹园门岗-明珠楼往返。

“科技登山”热潮席卷各大登山景区,根据小通了解到的,泰山等景区开始引入了外骨骼机器人,各路游客的反馈相当积极,有些解决了登山困难的问题,也有的满足了他们对“无痛登山”的想象。或者说,在登山缆车和人工观光车之外,他们拥有了一种全新的“登山方式”。

(图片来自电车通摄制)

白云山的第一条无人驾驶路线怎么样,登山爱好者以及游客对“科技登山”的看法如何,小通到了白云山好好地体验了一番。

AI设计+滑板底盘,这无人车来头不小

刚进翠竹园门不久,小通就看到了这辆活跃在各大新闻中的自动驾驶观光车。

意外的是,这套解决方案并非来自广州本土,也不是知名车企提供的产品,车辆的一切背景都指向一家公司——PIX Moving。

PIX Moving隶属于贵州翰凯斯智能技术有限公司,2017年成立,同年这家公司就开启了PIX Moving项目,并在贵阳、日本等地设了工厂,他们的核心产品就是智能汽车底盘,官方称其为“滑板式底盘”。

(图片来自PIX Moving官网)

什么是滑板式底盘?这跟小通此前提到的“轮上大平层”有一定的关联,即车辆的驱动系统、电池系统、控制系统、计算系统等模块集成在一个底盘中,完全取消底盘之上的控制部分,车辆完全由电脑来控制。

官网显示,PIX Moving滑板底盘的模块化设计,可以支持许多车型(移动餐吧、物流车等)的适配和定制,扩展能力很强。也由于支持L4自动驾驶能力,PIX Moving的应用潜力不容小觑。率先应用在白云山自动驾驶观光线路的这一款,应该是PIX Moving的P1X Robobus。

PIX Moving的生产思路也不同于汽车厂商传统的大规模生产线模式,PIX Moving创始人&CEO喻川曾说过,PIX Moving采用的是AI驱动的设计和大尺寸金属3D打印,这样能够满足小批量多种类制造,哪怕只有一辆车的生产需求也能够满足,底盘价格大概在8-10万元之间。

(图片来自PIX Moving官网)

小通还发现,英伟达、百度旗下的Apollo、顺丰等知名企业,都是PIX Moving的合作对象,如顺丰这样的物流大头,无人物流车的部署,就需要到无人驾驶的智能底盘。这条赛道上还有新石器,以及美团、京东下场打造的无人车业务,物流、移动零售、安防等均为无人车目前主流的商用方向,其中新石器已经和顺丰、联邦快递、中国邮政等企业合作,再校园、社区、园区等地方投放无人配送车。

景区无人驾驶的落地难度高吗?小通认为可以分两点来讨论:

第一,景区道路不同于公共道路,路线布局比较固定和简单,一般不会做太多的改动,且面积比一整个区/市要小很多,高精度地图适配的难度和成本更低,也不需要自动驾驶供应商花太多时间去建立无图自动驾驶体系。

负责线路测试的两位工程师跟小通透露,就当前开放的无人车路线,他们只要5-7天就能够完成高精度地图和矢量图形的信息采集,开发周期和路线训练的时间也很短。

(图片来自PIX Moving官网)

第二,景区内部的道路往往是封闭的内部道路,很少社会车辆进出,无需过多考虑车辆避让、会车、超车、变道、进出匝道等相对复杂的驾驶算法。另外,自动驾驶车辆会搭载更全面的感知硬件,激光雷达、摄像头数量都比普通智能汽车的更多,理论上会有更高的感知精度。

但这不代表景区路况不复杂,小通认为难度还要更高,只是方向和公共道路不一样,比如景区内部的行人,他们的行走轨迹几乎不受限制,怎么走都有可能,给自动驾驶的判断和决策上了很高的强度。

那么,广州白云山景区的第一条无人车观光路线体验如何,小通等了大约两个小时后,终于是等到了。

票价昂贵但体验拉胯,无人观光车急需“OTA”

上车之前,小通还得帮大家做一下白云山无人驾驶线路的攻略。

这条无人车观光路线不在白云山景区的正门,而是在翠竹园门门口上车,千万别走错了。园区门口会有一个无人车的购票指引,具体就是要到一个叫“土豆巴士”的小程序买票上车,但小程序是一直显示票已售罄。票价为单程35元,来回就要70元,比缆车、穿梭观光车贵了许多。

(图片来自电车通摄制)

实际上并非名额有限和乘车人太多,负责收款的工作人员告诉小通,无人观光车路线的确于4月15日开通,只是目前仍然处于测试阶段,暂时没有通过小程序大规模放票。有兴趣体验的小伙伴,建议直接去翠竹园门找工作人员付款乘坐即可,先不用到小程序买票了。

这么一说,电车通也算是首批体验广州白云山第一条无人驾驶观光路线的媒体了。

听到小通特地来体验无人观光车,工作人员变得更热情了,他说来了解无人车的游客并不多,也没什么人愿意购票上车。从外观上看,这辆P1X和PIX Moving网站宣传的Robobus几乎一样,一个四轮底盘撑起一个小平层的布局,外形也的确有AI设计的既视感。

它的行走机构比较有意思,支持前后轮独立转向,因此P1X也能做到类似蟹行、极小转弯半径这样的能力,有能力在狭窄的景区道路里掉头。

(图片来自电车通摄制)

走进车内,P1X的空间并不小,尤其是垂直空间,身高一米八的小通几乎可以在座舱内站起来。车内最主要的就是两排座椅,是对坐的布局,满打满算能塞进6个人。

座舱还配备了各种各样的屏幕,用来显示外部摄像头的画面、车辆行驶状态的画面,还有一块是给工程师调试用的,可以设置车速、自动驾驶状态之类的。不过前侧摄像头传回的画面质量不怎么样,畸变也比较严重,识别精度还得靠激光雷达。

(图片来自电车通摄制)

座椅两边各有一个USB充电接口。靠门一侧还有两块条状的触控屏,乘客可以自己调整空调温度/风速、氛围灯颜色等。车内的控制面板和状态信息显示的都是英文,显然这辆车的本地化适配工作还没完全做好。

说是自动驾驶,其实车辆在终点附近的调头、过闸都需要人工来操作,同时全程驾驶也需要一位工程师监督。车上没有控制车辆的设备,如何做到人工操作呢?答案就在工程师手上的遥控器。

(图片来自电车通摄制)

人工穿过闸门之后,工程师才激活车辆的自动驾驶,车速设置在8km/h。老实说这车速不如人工观光车,不过它们有专门的行车路线,而无人车走的是游客的登山路线,车速显然不能快。至于充满一次电能行驶多远,工程师们没有给出具体的说法,只是说“没电就充,没特别计算过”。

与小通一同乘车的工程师介绍,原本在白云山测试的有两辆车,现在乘坐的这一辆是最新的一款,搭载了4颗激光雷达,车的四个方向都有多个视觉传感器,但不同于现在讨论很火的端到端,它的自动驾驶依赖高精度地图,具备本地处理能力,必要时也会调用云端协同计算。

语音助手识别准确度还行,从反馈来看应该也支持一定的语言大模型能力,目前来看只能用来做一些简单的地点介绍,有点“语音版百度”的感觉了。

(图片来自电车通摄制)

就乘坐感受而言,小通现在是要给差评的,主要是无人车对行人的标定做得还不够成熟,比如车辆检测到行人较近的时候突然急刹,两旁的行人做出一些抬手之类的动作,车辆也会急刹。可以说整个行驶过程,无人车一直在跟行人博弈。

工程师说,现在的无人车还在调试的阶段,他们也清楚乘坐体验的不足,但当务之急是确保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所以才把对行人的判断和车辆决策设置得比较“敏感”。途中遇到许多路人拍照围观,还碰到有人做出拦车的动作,一前一后急刹了许多次,车辆爬坡停下来之后还有溜车的情况。

这条路线的道路宽度其实很小,刚好就够一辆无人驾驶观光车通行,最难的地方其实在于如何处理无人驾驶车辆与游客之间的关系。就像工程师说的那样,无人驾驶最难的不是路线,而是要“搞定人”,要搞定车辆对行人的识别和决策,也要让人接受无人驾驶。

最后,无人驾驶车走到了终点,从翠竹园门到明珠楼的路程其实很短,但过程对小通而言实在有些磕磕绊绊,只能说没有大规模放开乘坐体验是有理由的。景区无人车新颖是一方面,游客的第一次体验感受,也会影响到他们对无人驾驶的第一印象,和正式开放还有一定的距离,短期内更不用说取代人工穿梭观光车。

取代人工,无人驾驶观光车依然“资历尚浅”

由于没什么人坐,这一趟无人驾驶观光车里面,除了一位从中国香港来旅游的游客之外,剩下的都是负责调试的工程师,以及一位疑似无人驾驶车项目管理的大哥,小通得以了解到了一些东西。

无人驾驶车辆方面的软硬技术,工程师前面已经介绍过了,总体来说还处于等待OTA的阶段。不过根据这些疑似项目管理人的大哥的说法,他们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把无人驾驶项目引进白云山而已,而是计划将白云山景区的无人驾驶观光车打造成一个示范性项目,给其它景区打榜。

他还透露,佛山的一处景区也在就引进无人驾驶观光车的事情与他们接触。

(图片来自电车通摄制)

对于无人驾驶观光车是否会取代白云山园区人工观光车的问题,小通认为未来几年的可能性都比较小。原因有两个,第一就是无人驾驶观光车目前的乘坐体验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调试和优化;第二就是无人驾驶观光车的行驶路线和人工观光车目前并没有什么冲突,属于各走各的。

这一看法,小通从一位从事观光车驾驶的工作人员口中得到印证。他也听说过景区要引进无人车,然而他对现阶段的自动驾驶保有怀疑的态度,以后的事情不好说,总之现在肯定没有自己开的好使,而且在效率上,人工观光车还是主导,载的人更多,行驶速度也更快。再加上两种车的路线不一样,“抢饭碗”的事情还算不上,不少在山上上班的人以及游客都离不开人工观光车。

那位疑似项目管理人的大哥表示,翠竹园门-明珠楼只是无人驾驶观光车的第一条路线,未来,他们还计划在白云山景区内全面铺开无人驾驶观光车,增设多条新路线。

计划归计划,更重要的还是做好第一条路线,把“科技登山”和“科技服务”的优势体现出来。

(图片来自电车通摄制)

至于路人,小通随机问了亲眼看了无人驾驶观光车的几位,基本上都是抱着好奇、吃瓜的心态,对无人驾驶观光车的兴趣点到即止,新奇但暂时不打算尝试,主要是票价有点贵。他们对“科技登山”普遍有跃跃欲试的想法,外骨骼机器人还好说,但他们希望等到自动驾驶更成熟一些再去体验。

长远来看,只要无人驾驶观光车的运营方能够持续加强自动驾驶算法训练和本土优化,成熟也只是时间问题,线路覆盖多了,多人用了,票价下探的机会还是很大。

率先商用,景区观光无人车未来可期

4月15日算是白云山景区无人驾驶观光车路线的开放日期吗?

如果给小通来回答,我肯定觉得不算,无人驾驶车辆的数量很少,车队“不成气候”,首条路线不在人流最密集的正门,售票服务也未完善,甚至调试的工程师也表示,他们也就是这一天才开始在景区的路面上进行路试的,以“开放”这个角度来看,现在的无人驾驶观光车还远远没走到这一步。

但无论是工程师,以及周边的游客,对无人驾驶观光车的态度是积极的,他们对“科技登山”喜闻乐见,小通也不希望,知名景区引进这种科技项目,仅仅只是一种流于表面的“噱头项目”。技术问题只需要多点时间就可以解决,但外界对自动驾驶会更加谨慎,第一条路线有没有做好,对这个项目能不能在景区发展下去,起到决定性作用。

(图片来自电车通摄制)

无人车的商用化稳步推进,但依旧有一定的难度,除了必要的降本增效,更多的还是要找到应用场景。新石器、京东、美团争夺无人车配送,力图改造配送存量市场为目标,无人零售车、景区无人车,则是一种新的增量市场的探索。

而且,无人车的出现,很显然不是为了彻底取代人力的,就外卖而言,总要有人挨送餐上门,换做是无人驾驶观光车,也需要一个人来监督和调度。

景区观光不失为一个现象级场景,科技景区概念很火,常态化运营之后,势必还能延伸出更多“副场景”,比如能承载更多人的无人车、景区内的中远距离接驳,又或者是酒店内的接送,假以时日,小小的无人车可堪大用。

但眼下,追求稳定、可靠的常态化运营,尤其是在载人这件事上,自动驾驶的长跑才进行了不到一半而已。

相关文章

  • 首发体验白云山无人驾驶观光车:体验很初级,不如“高阶智驾”

    广州白云山没等来外骨骼机器人,却等来了无人驾驶观光车。小通从广州日报了解到,广州白云山景区在4月15日开通了一条无人驾驶观光车路线,首期路线为翠竹园门岗-明珠楼往返。“科技登山”热潮席卷各大登山景区,根据小通了解到的,泰山等景区开始引入了外骨骼机器人,各路游客的反馈相当积极,有些解决了登山困难的问题

    2025-04-20 17:27:00
  • 权威发布丨淄博市沂源县打出2025年文旅“组合拳” 70余项活动畅游四季

    大众网记者 齐春菊 通讯员 郑子鹏 淄博报道4月20日,淄博市沂源县召开2025年文旅节事活动新闻发布会。沂源县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郭中锋主持会议,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明法介绍了沂源县2025年文旅节事活动、夏季旅游线路、惠游政策,鲁村镇、汇泉桃花岛相关负责人就有

    2025-04-20 13:18:00
  • 即将开建!最新提醒!

    近日洛竹路(洛神路-钱洛路)洛神路(洛南大道-洛兰路)洛江路(洛兰路-洛竹路)即将陆续进入施工阶段为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施工期间将封闭道路现将具体事宜告知如下1洛竹路(洛神路-钱洛路)改建项目▲现状洛竹路施工范围本改建项目西起洛神路,东至钱洛路,全长约830米,位于洛社第二中心小学(暂用名)南侧,规划为

    2025-04-19 12:39:00
  • 西安人注意!下周二起,这段路通行有变!

    关于西南二环立交交通优化工程主线(第二阶段)施工期间调整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西南二环立交交通优化工程主线(第二阶段)施工将于2025年4月22日(星期二)0时至12月31日24时(共计254天)实施,计划占用南二环主线(桃园南路至唐延路段)和西二环(昆明路至团结中路段)围挡施工,现将施工期间交通管理工

    2025-04-19 10:09:00
  • 落锁状态下车外喊“理想同学打开车窗”,车窗自动降下?理想汽车回应

    4月17日,云南#泼水节一理想汽车被人喊开门后泼水#冲上微博热搜。不少网友质疑车辆存在安全隐患。济南一理想汽车车主联系到新黄河记者,演示了相关功能,车外喊“理想同学打开车窗”,原本已处于锁车状态下的车窗迅速落下。对此,理想汽车相关工作人员回应称特定场景下车辆存在车外唤醒功能,考虑到驾乘人员担心的安全

    2025-04-18 10: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