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感》是一篇入选了课本的文章,很多人让我讲一讲写作背后的故事,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一讲。
《夏感》一文来自我童年的记忆。我的家乡在山西晋南,那是一个产麦区。八岁以前我完全是在农村度过的,以后在初中毕业以前每个暑假都回农村,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帮家里收麦子。“麦收”,农民叫“龙口夺食”,一场暴雨(有时还会有冰雹),一年的希望就全部落空。所以从来都叫“抢收”麦子。麦收季节男人、妇女、老人,包括小孩子都要上阵,连骡马都顶着烈日连轴转。记得为防中暑,我们小孩子的任务是到山脚一个特别的泉眼处去提刚冒出山缝的凛冽的泉水,给打麦场上的人喝。而给牲口,则要灌生绿豆水。那份紧张、苦涩的记忆永远融入我的生命。
当然也有童年的带着麦香的欢乐,小孩子们在厚厚的麦场上追着滚动的碌碡翻跟斗 。后来上大学在北京郊区参加劳动割麦子,大学毕业后在内蒙古农村割麦子。麦熟季节平原上一片金黄的麦浪一直滚到天边。我还写过一首近千行的长诗《麦浪滚滚》。等我人到中年,更体会到夏天的滋味。上有老,下有小,双重负担,生命兼程,还有多少没有做完的事。那种紧张与苦涩、收获与憧憬、自豪与欣慰装满胸中。
顺便说一件事,作品入选课本后,一天浙江的一个语文教师给我来电话,她不理解:夏天为什么会是金黄色的?这是地域差别。北方夏天是金黄的,南方夏天是绿色的,而它到秋天收稻季节才是金黄的。
附 夏 感 文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 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 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已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
“田家少闲月, 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溶溶,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金黄的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