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酋萃翠凝烟,烂漫桐花二月天。
游遍九衢灯火夜,归来月挂海棠前。”隋末唐初 · 褚遂良《湘潭偶题诗 》
这是第一首有海棠的诗,写在早唐时期,也就是武则天还没有当皇帝,还是武昭仪的时候,这位诗人贬放到当时的湖南湘潭做官。当时的湖南还属于唐朝的边远地区。
他说这里的二月,远山凝翠,桐花盛放,和京城的宵禁不一样,这里天高皇帝远,保留着自己的特色,夜晚城市灯火通明。回到官衙,看到一树海棠正在明月下盛放。
那垂垂的花朵,正好照应天心月圆吧。
可见在早唐,海棠这个花木名称,在褚遂良这类官宦中,是不陌生的。
而且这应该也是南方山地地区特有的春天的花树。
可以知道,海棠的名字,在唐朝初年甚至之前,就已经有了。
有一种推测是,因为海棠花色娇艳,多由南方的商人通过贸易带往北方,北方的人因为很稀奇这种开着红色粉色花朵的树木,有别于一般的棠梨开白花,但是结子相似,认为是海外的品种,就叫海棠梨,时间久了简称海棠。
所以初唐的褚遂良是在北方京城看见过海棠,转而贬谪做官时,在湖南湘潭看到了原生的海棠,感念起繁荣美丽,所以特地写了这样一首诗。
实际他是来对了地方,因为湖南和四川,都是以山地著称,里面藏着无数珍奇的植物。
而海棠的原生地,也在这一大片原始山林期间,红花红叶半雨烟。
关于海棠名称的来源,可以参见汉朝的棠梨宫。汉武帝开疆扩土,皇家园林里种满了来自地方和外国的特色植物,有越南的荔枝,塞外的葡萄,有扶荔宫,葡萄馆,还有棠梨宫。
在唐朝很多诗里,葡萄是对应棠梨的,实际上也暗示了一个背景,这些来自海外的植物都落地生根在中华。所以以讹传讹,想当然认为红色的棠梨花,是外国引种。
所以这种红色的类似棠梨一样有着垂柄的花,叫海棠梨,简称海棠。
但海棠,却是中国的特产。因为山海经说,岷山出梅棠。在古代的四川,就有野生的棠梨,当然白色花的和红色花的都有。
而湖南在山系上连接蜀地,自然这里野生的海棠格外滋润茂盛。
“群橘少生意,虽多亦奚为。
惜哉结实小,酸涩如棠梨。”唐 · 杜甫《病橘》(761年)节录
很多后人都说杜甫在四川居住了十年,而他所住的浣花溪,至少在他几十年后的薛涛时代,是种满了海棠花的,且海棠花照应溪水,红成一片。何以杜甫一生流传了一千多首诗,没有一首是写海棠的呢?
晚唐和宋朝,就杜甫不写海棠,有过各种探讨。有说他因为海棠花太过妖娆,杜甫都难以下笔,有说,杜甫的母亲叫海棠,所以杜甫为亲者避讳,一生不写海棠,有的说,杜甫是怀念一个逝去的如海棠花的爱人,无言是最大的郑重最深的爱情。
实际杜甫应该是见过四川的海棠花的,只是他没有像褚遂良那样的身世背景,在长安的宫廷中见过海棠。杜甫做官时间太短,他将看到的海棠,也归为了野生棠梨的一种。而处于乱世颠沛的他,也没有机会活到唐朝的薛涛时代,见证唐朝的回春时代。
在杜甫时代,四川是有海棠,但多半在当地被称作野棠梨,花树并没有像后来一样广泛种植。杜甫关心的是他的橘子树,这年结果多而小,味道如同野棠梨一样酸涩。
杜甫大约也没有想到,几十年后,他的草堂边被种植了连溪的海棠,引得后人追问,为什么海棠花好,你不写诗?
“鸳鸯瓦上瞥然声,昼寝宫娥梦里惊。
元是我王金弹子,海棠花下打流莺。”中唐 · 王建《宫词一百首》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
安史之乱后,盛唐那种烈焰嚣张,被骤然扑灭,经历了动荡之后的人们,逐渐厌弃了那种狂放和亢奋,逐渐归于生活,开始追求安稳和生活的细节美。
唐朝的花事之盛不在盛唐而在中唐。长安遍种各种花树花草,二月桃花,四月牡丹。
宫廷里的海棠有两种来源,一种是隋朝隋炀帝时期从各地收集的花木中有海棠,二是,从四川山地移植到宫廷的海棠。因为随着四川的开发,这里的山地海棠逐渐被外人知悉,而引种移植则是最正常不过的。柳宗元移植过湖南的木芙蓉,白居易则将樱花带往北方。
这首中唐的宫词,写的宫中的妃嫔正在午睡,被屋顶上的声响惊醒。
结果她出门一看,原来是皇帝驾到,正在用手上的弹子,去打那繁茂海棠花中的黄鹂鸟。
海棠春睡的源头,在这里,这金弹子,震动了繁茂的海棠花,也惊动了宫娥的春睡。她带着惺忪的睡意,想必家常又美好。
这个皇帝年龄也不大吧,比起他的祖辈,他是妥妥的太平天子,那种俊俏孩子气的纨绔气息,在后世红楼梦的贾宝玉身上,也隐隐有存。
时代不同了,皇帝也这么生活民间气。
“吴均蕙圃移嘉木,正及东溪春雨时。
日晚莺啼何所为,浅深红腻压繁枝。”中唐 · 薛涛《棠梨花和李太尉 》
好,来谈谈四川海棠花的繁荣,是在什么时候?
是在杜甫死后的半个世纪后,四川才女薛涛,雅爱海棠,在浣花溪边种植了成片的海棠林。海棠的原产地本来就在四川,得名却是在川外,为长安的贵族所喜爱。比如这首诗中的李太尉,就是鼎鼎有名唐朝宰相李德裕。
薛涛的海棠花,有一半是为了迎接京城的贵客,投其所好,一半也是因为海棠花美,总之在当时,海棠热度不低。
于是薛涛,从朋友园林中移植了海棠花,种满溪上。
海棠花开时,一种特殊的繁美,含苞的是深红,盛开的是浅粉,深深浅浅的红,压在枝条上,好个蜀地春色。
在这里,薛涛将海棠仍旧叫“棠梨花”。
但是在另外一首,就迎合了长安的叫法,叫“海棠”。
“春教风景驻仙霞,水面鱼身总带花。
人世不思灵卉异,竞将红缬染轻沙。”中唐 · 薛涛《海棠溪 》
海棠花开花落都是美啊,春天叫这里一片仙色霞光。
那水面的鱼儿,每每出水,都带着花瓣在游弋。
人间总是说落花流水,伤春悲秋,却不知道,这海棠落花也美,那纷纷的落花,将流水染做一匹带花的红纱。
我喜欢薛涛,因为她是女性中的超越者。
她一区区乐籍女子,靠着深厚的家学教养,才华和能力,游走四川幕府,和男性官员比肩,写政令文书,斡旋各种地方事宜。
她低调,高寿,晚年还被邀请登上象征军事的《筹边楼》,为将士励志。
落花在她眼中从来就没有女性的身世之悲,反而如此大气仙美。
她和时代互相成全。
“金钗头上缀芳菲。
海棠花一枝。
刚被蝴蝶绕人飞。
拂下深深红蕊落。
污奴衣。“ 唐 · 敦煌曲子其二 海棠开二首
这是在敦煌发现的曲子词。
作品年代是晚唐。这些曲子词,是民间唱词的集合,那些从长安或者各地进入边城敦煌的歌女舞女,很自然的演唱着她们身边的春天春情。
可以知道,在晚唐,海棠花在长安等都市广泛种植。
而人们以戴海棠花为美。
那金钗边上插着最美丽的春花。
插着是海棠一枝。
结果就有蝴蝶飞来,绕着人飞来飞去。
它们采蜜归去,头上的花朵被风吹散,
落下了深红色的花瓣,那花瓣沾染坏了春天的白衣裳。
实际这首词,娇俏生动,轻瞋薄愿,不过是说青春易逝,男人如蜂蝶不长情。
然而海棠簪鬓,别有一种流苏之垂美。
这是晚唐审美的动人。
到了宋朝,海棠花的种植审美达到高峰,当然也有了诸多附会。
比如海棠春睡,直接联想到杨贵妃和唐明皇的宫廷爱情。实际唐玄宗时代,海棠花的欣赏和审美不是主流。
那个时候的海棠,大部分还在川楚湘的山地,天风山雨,明月霞光,野意萧然。